阜外医院吴伟春、王洋等在本刊发表文章指出,超声分子影像技术这门新兴交叉学科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治中展现出诱人的前景。
超声分子影像技术是通过将目的分子特异性抗体或配体连接到声学造影剂表面构筑靶向声学造影剂,使声学造影剂主动结合到靶区进行特异性的超声分子成像。
作者指出,新近出现的血栓靶向造影剂可以与血栓特异结合并深达血栓内部,在血栓性疾病的检出和与诸多疾病的鉴别中发挥着巨大的潜能。
就血栓性疾病而言,由于参与血栓形成的主要物质是血小板和纤维蛋白,所以将能与这些物质特异结合的配体连接到微泡表面构建成靶向造影剂,靶向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血液最终到达血栓部位并与之结合从而使血栓显像。
专家称: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前景诱人
而且,超声造影剂不只用于血栓性疾病的诊断,还可作为一种基因或药物载体,应用于血栓性疾病的靶向治疗,以减少全身药物用量和不良反应。
超声分子靶向治疗的原理主要是声孔效应,声孔效应可以增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促进药物弥散,提高细胞内药物浓度,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临床上针对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主要依赖超声检查,随着造影剂尤其是靶向造影剂的加入使超声观察到更多的信息,提高了血栓性疾病的显示率,而靶向造影剂在血栓的显示方面势必具有更大的潜力。
目前,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尚处于初级研究阶段。作者指出,要使其在血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预期的作用,成熟稳定的靶向造影剂肯定是研究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就是最适合的成像条件参数和溶栓条件参数,很多研究表明低频超声的溶栓效果优于高频超声,因为高频超声容易导致血管闭塞;此外,高强度超声也易导致血管闭塞,所以最佳的溶栓超声频率、强度以及辐照模式都至关重要。
推荐阅读:医院选购彩超机,这点很重要!
文章来源:王洋,吴伟春. 超声分子影像技术在血栓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和进展. 中国循环杂志